我不是潘金莲最新票房多少了(潘阳电影票房)
-
接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我不是潘金莲最新票房多少了相关的消息,其中也会对潘阳电影票房相关内容一起介绍。本文目录一览:1、《三生三世》有多火?大数据告诉你6、冯小刚:一个“...
今天给各位分享我不是潘金莲最新票房多少了相关的消息,其中也会对潘阳电影票房相关内容一起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1、《三生三世》有多火?大数据告诉你
3、观我不是潘金莲有感影评
4、这五位女星入围金马影后,谁能笑到最后呢?
5、为什么冯小刚的电影没有一部超十亿的?
6、冯小刚:一个“新导演”和他的江湖往事
《三生三世》有多火?大数据告诉你
近日,海信互联网电视聚好看公布2017年2月影视点播大数据,杨幂、赵又廷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点播收视率高达16.8%,成为2017开年以来的电视剧“收视王”。
根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海信聚好看的点播表现来看,峰值分别出现在2月18日、2月25日,两天均为周六,可见使用互联网电视追剧已成为用户周末娱乐的新方式。第38集“东华专宠凤九”的剧情最受观众欢迎,互联网电视“随时点、随心看”的优势凸显,东华迷妹们单人多次点播量持续攀升。
《我不是潘金莲》“二次高潮”,真人秀综艺仍火爆
口碑票房双高的佳片在海信互联网电视上迎来“第二春”,国产大片《我不是潘金莲》《铁道飞虎》位居前列,票房过10亿的好莱坞巨制《海洋奇缘》《血战钢锯岭》的吸金号召力不减。
明星真人秀《王牌对王牌第二季》、《中国式相亲》以及《歌手》高居用户点播前三名。
我不是潘金莲对赌协议曝光 冯小刚的6000多万业绩压力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8天票房已过3亿,从电影上映前该影片便占据各大话题榜显著位置,从斩获电影节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贝壳奖”再到电影华师大宣传被轰赶风波,《我不是潘金莲》一直未离开大家的视线。电影上映后也是硝烟四起,从抗议万达的低拍片率到否认票房注水、幽灵场,整个过程如一场大片,差点盖过了电影本身。《我不是潘金莲》为何吵得如此火爆,电影背后有何鲜为人知的故事?
耀莱为票房5亿保底,保底金2亿
《我不是潘金莲》出品方共有五家,分别是:北京耀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耀莱文化)、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北京文化—摩天轮文化传媒(北京文化—摩天轮)、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华谊电影)、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东阳美拉)。
根据2015年12月12日松辽汽车发布的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耀莱影城所控股的耀莱影视文化,与另外两家出品方华谊兄弟、摩天轮文化,签订了一份保底发行协议:如票房低于5亿,耀莱将支付2亿票房净收,票房5亿至8亿部分净收益由耀莱独享,票房超出8亿元部分,耀莱将获得票房净收益的50%。
这意味着,就是耀莱为《我不是潘金莲》票房5亿保底,保底金为2亿。
第二份对赌协议
冯小刚的6000多万业绩压力
冯小刚除了担任《我不是潘金莲》导演,他还有一个身份,是该片的投资人之一。
2015年9月,冯小刚成立了东阳美拉,注册资金仅500万。同年11月,华谊兄弟宣布斥资10.5亿元收购浙江美拉传媒70%股权。美拉传媒也与华谊兄弟签下对赌协议,冯小刚等两名股东承诺2016年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2017年到2020年每年比上一年净利润增长不低于15%。
从华谊兄弟公布的半年报看,2016年上半年,美拉传媒营业收入5093.93万元,净利润有3535万元,而在三季报中,美拉传媒的业绩没有显示。由此可见,面对6000多万元的利润差额,《我不是潘金莲》的票房对冯小刚而言,是完成今年的业绩重要任务。
个人观点:我们国家的电影发展尚处在萌芽加速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问题亟待解决。在当今商业化的社会中,电影作品也难免沾了铜臭的味道,这就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电影艺术转化成了生产力,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电影一味的为了商业忽视了电影本质的东西,那也正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观我不是潘金莲有感影评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1】
原本,《我不是潘金莲》属于北方的粗粝和尘土,一个哀怨又执拗的农妇,穿越一道道人墙,耗尽时光奔赴她心中认定的真理。在电影的呈现中,冯小刚做了一次大胆的挪移。他把平铺直叙的北方变成了幽深婉转的江南。看起来,这种转化更多的是出于视觉上的考量,但最终,这个故事的内逻辑和发生的外部环境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互文关系,隐喻又印证着彼此。
潮湿的空气、拱桥与奇石,成为了电影中那些人物心理景观的外显,微妙的官僚系统,就如同那些幽秘的曲径,被长久的时间塑造成复杂的结构。那个孤独、执着、单纯甚至有些愚蠢的女人,被置于其间,形成了一幅残忍山水画。远观柔媚安逸,近看冰冷绝望。
《我不是潘金莲》是那种典型的“中国式故事”——它只会发生在中国,就如同冯小刚所说,“既不可能出现在美国,又不可能发生在朝鲜”——这种故事的背景必须处于某种剧烈又独特的转型期,有些东西已经松弛自由,而有些东西仍然冥顽不化,这二者之间的拉扯形成了一种古怪的力道,进而塑造出了独特的人格、内心、语言、关系以及那些令人不可思议却又无比真切的故事。通常,这一切最终被归纳为荒诞。这类中国式故事梦幻又写实,迂回、曲折却也粗蛮,一秒钟之前令人啼笑皆非,一秒钟之后让人万念俱灰。任何经验与总结,在它面前都迅速失效。
客观地讲,刘震云的这部长篇小说并不太适合用影像的方式加以呈现。它有着漫长的序言和短暂的正文,显然,这是一个作家的文学野心,他用一种不激烈、不批判、不俯视甚至不悲悯的态度呈现了一桩悲剧,语调悠缓、松弛,掺杂着戏谑,它达成了刘震云心中的一种理想状态——“这一地悲剧掰开揉碎了都是一地喜剧”他曾这样说,这句话反过来依然成立,他在《我不是潘金莲》的原作中还原了悲喜交加的生活本相。冯小刚的影像化改编,必须付出裁剪掉大量起承转合作为代价,那些幽暗的心理动机都被粗暴地省略,只剩下最终的决定和结果。所以,冯小刚加入了画外音,想由此部分找补回话本式的舒缓节奏,这是他的又一桩用心的心思。
“上访”是中国式的“在路上”题材。誓不回头地奔赴一个可能空幻的终点,一路上历尽磨难,看透人心,也拷问自我。这或许是这个电影类型最旁逸斜出的分支,却也是读懂中国最重要的路径之一。
无论从外部呈现形式还是内容题材上看,《我不是潘金莲》都是一部和这个电影盛世格格不入的作品,可以看做是冯小刚多年来与票房、资本、广告植入以及观众趣味迎合纠结之后的一次不吐不快。如果说,之前的冯小刚是服务型导演,这一次的冯小刚则更偏重于表达。某种程度上说,这更像是对他做导演之初那些被幽禁或者被忽略的作品的一次呼应。在之前的那些用来仅供消费的“行活儿”里,他谨小慎微、妥协又逢迎,但在这部作品中,有时尖锐得令人震惊。更重要的是,他的尖锐并非亮出刀尖和利刃,而是笑着掀起对手的某些常年的伪装,向人们轻轻地抖落,那些不便言说的真相,那些幽暗明灭的心思都大白天下。
当更多的电影人愿意拍摄流光溢彩,冯小刚赌气一般地把自己扔向了另一端的灰霾。这部电影沉重又危险。更重要的是,它呈现的还并非中国地下纪录片中的脏乱差与表面化的残酷景象。这个故事描摹了一种封闭的死循环,建立在浮华又兴旺的经济美景之上,一种被虚伪滋养起的、每个人都参与构建的茁壮生态,但最后,每个人都成为了这个生态的殉难者,“死”得不明就里。
为应对这个沉重的题材,冯小刚选择了微妙的呈现方式——圆形构图以及江南风光。大银幕上的那个圆圈其实是对中国主流观众的一种冒犯。这是一个把方画幅尽量扩大的巨幕时代,一个不是3D都不好意思投进院线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小刚的反叛立场被普遍地理解为故弄玄虚,乃至于在拍摄之初,他就需要不停地向各方合作者进行解释,最终以激烈争吵和坚持己见告终,但实际上,从结果来看,这种构图模式和他所讲述的故事确实相得益彰——和事件本身的意味相得益彰,和他与刘震云不急不缓又调侃嘲讽的讲述口吻相得益彰。
圆形构图和江南蜿蜒的树枝、拱桥和奇石,构成了标准的中国画形态,这些宋元古画的构图几乎在明确地向观众不停地提点“这故事只会属于中国”,这是一种外部形式上的强调。更重要的是,这种古画形态让观众达成了一种旁观和审视的视角,它像慢慢展开一幅手卷,人们俯身就投入其中,起身也就抽离事外。它婉约、隐匿、蜿蜒、从不直接了当,这个圆圈可以把残酷的现实小品化、品读化,范冰冰和大头躺在床上,它变成了春宫;当张嘉译出演的新领导和下属站在桥边煞有介事地分析形势时,又变成了反讽。当一切真实被圆形框定之后,真实也就变得暧昧起来。不知道这与冯小刚的爱好是否有关,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对他产生了构图上的灵感激发,你去观看的时候,总会发现诸如艺术家周春芽之类的作品的影子,影影焯焯地反射在其中。
除了这种精神意趣上的原因,圆形画幅显然还为了聚焦,这种构图粗暴地框定了观看者的视野,这成为了又一重隐喻,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视野里的东西,在自己看到的事物和逻辑里打转,与他人的经验和视角无法联通共享,人们彼此间由此陷入死结。
画幅第一次变回方形,是从李雪莲首次进京开始的。车出了隧道,圆圈就随着天光大亮变得有棱有角,江南的阴柔变成了北京的方正,格局和人数就变大变多了。大型的会议,多重的领导,复杂的'关系,方画幅的北京显然比圆画幅的江南复杂、坚硬又现实,它适合另一套凌厉又明确的硬逻辑,江南那里互相太极推手,来到这里都变成了硬碰硬,比如,没有身份证的坚决抵挡在城外,有了问题,一连串的人就突然都没了工作。如此而已,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部电影从一降生,尺度就成为了被广泛讨论的问题,并非因为它有怎样的从外部发出的抨击,反而是熟稔地从内部加以呈现和开掘,比如,极少有电影用如此郑重地方式重现中国大会的会场、秩序和生态,这是我们第一次从中国大银幕上看到这样的情景,鱼贯而入的和尚与道士,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代表,那些在头顶拍掌又双手缓缓向下压的首长,这是冯小刚作为委员多年来的切身感受和深刻记忆,不知道他在心里深藏的镜头中私下演练过多少次,这一次才得以如此流畅地呈现。在中国,有一些场景是具备视觉垄断性的,大会的会场算是一个。冯小刚的这次操练是戏剧化的重现,但正是这种郑重的排演和虚构的重述才让一切更具备力量。以往,人们看到的这种场面都是固定的视角和机位,显示庄严和整齐划一,表达信念与团结一致,但冯小刚用虚构的故事,切近了这种庄严场面的后台,让人产生了一种窥探最核心私密的复杂感受。更重要的是,他呈现这一且不是为了八卦,而是为了一探究竟,探究更靠近顶端的那一层所思、所想、所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比任何地下电影都来得更加猛烈。除此之外,还有那么多第一次呈现在大银幕上的东西——比如,高高的灰墙之外排着长队要说法的人们,还有时刻想把他们送回故乡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有着焦急、困惑和愤懑的表情,在冬日北京的雾霾中彼此对视,他们到底被什么力量塑造成敌对的双方,从此势不两立?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在隐秘的影像中偷窥这一切,而这一次,它终于可以被大张旗鼓地敞视。
冯小刚更广受欢迎的前作都是那种让人捧腹大笑的东西,虽然也憋着一股讽刺的坏水,但说到底仍然是消费主义的欢笑,通常目的明确,一切到欢乐为止,最好还有个温暖的结局,但《我不是潘金莲》不同,相比于以往的冯小刚,它并不密集的笑点背后都是黑灰色的人性坑洼。
所以,它点破了很多事,很多不便言明的事,比如官场的两套语言系统,一套用于场面,一套用于操作。两套语言各司其职,通常配合紧密又顺畅。但李雪莲的较真却从这两层心照不宣的系统中穿过,说到底,她的问题,必须要言行和一才能解决,而那些长久沉溺于两套话语体系的人已经把那种虚伪内化了,他们真的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也不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错漏。他们弥补、糊弄、和稀泥的过程当中,说着场面话,做着场面事,尽了全力,但就是无法深入核心。所有人都制造问题,所有人又都被蒙在鼓里,最终所有人本身都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成为彼此的麻烦。他们在表象上无谓的打转,与根源离题万里。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有一部院线电影能够如此清晰又锐利地划破这层现实的帷幕。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人间烟火升腾的故事中,却也能够始终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反抗,一种不动声色的冷静旁观。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过,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几乎是整部戏唯一的女性,领导是男性,法官是男性,连最后李雪莲寻死时劝诫她的人也是男性。这个为自己要说法的女人,成为了一个被雄性动物环伺又围猎的对象,她是个外来者、闯入者,有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所以她成为了戏剧化的引信,正是这个突然介入的、与众不同的“弱者”让整个“强者”系统陷入了迷惑和慌乱。
某种程度上说,这算是冯小刚和刘震云合作史上的一次回归,对接和回应着《一地鸡毛》之类的中国式故事。很多人走向商业成功之后,都会变得愈发远离最初的起点,其实,在众多导演之中,冯小刚是最早“下海”的一个,当更多的人都秉持着导演的表达欲时,他主动成为了服务商,而当大多数人都向市场跪拜的时候,他又突然转身上岸。这个时代,有人选择腾挪,有人选择闪躲,冯小刚选择穿墙而过。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比很多同行都可爱。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2】
李雪莲为了房子跟丈夫假离婚,结果丈夫假戏真做跟别的女人跑了,李雪莲于是拎着腊肉香油跑去找法官主持公道,她的诉求非常奇葩,先判离婚是假的,再复婚,再真离婚。
无奈证据属实,法官宣判离婚为真,李雪莲从此走上上访之路。
不按我的意愿审理案子,就一定是收受了对方的贿赂,这逻辑万分强盗,可是谁让人家是女主角,然后闹到法院,好么,法院不管,再闹到县里,讲真,真不是官员不理你,只是每个听了案情的官员都头疼,这案子原本就没判错,到底如何给你申冤?
发动主角光环,闹到北京,阴差阳错直接拦住首长的车,好么,首长发话,一大批官员落马,李雪莲祈祷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贪赃枉法的惩罚了,罪魁祸首还逍遥法外,求菩萨显灵。
本来都打算放弃了,结果前夫一句你就是潘金莲,结果李雪莲轴劲上来,一上访就上访了整整十年。
讲真,我觉得潘金莲的情节都是蹭热度,整个故事跟潘金莲关系超级小的好么!!!
王公道虽然收了腊肉和香油,但是还真的是依法宣判,我们都知道他真的没收前夫一分钱。
可李雪莲告他收受贿赂,你说冤不冤?
离婚纪念是个小插曲,说是退了休的官员没人理,这个下任还是毕恭毕敬的请客吃饭,老局长虽喝酒,但还是交代要好好处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夫妻两人谈起婚姻来都是忍字当头,就让我觉得他们是那种吵架拌嘴但是谁都离不开谁的有爱老伴。
现任局长这里还真算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推卸责任,不想听李雪莲讲详细情况,不过他说的法律程序,还真都是句句在理。
县长蛮凄惨,躲了一次人,就被撤了职,十五年前车上吃饭,十五年后再相遇一点也不埋怨,倒茶扣指感谢素质可见一斑,还为了李雪莲颇伤感。人民的好县长,你真的好冤!
然后市长最后闹到首长闹了整十年,当官的都办了一批,他们哪里还敢推诿,只是李雪莲的诉求真的没法实现,真是惩罚了前夫那才是罔顾法律。可怜堂堂局长于底层小民只能一口一个大表姐苦苦哀求,对于前夫也只能利诱不能威逼,算是守住了一点点法律的小尊严。
对于这千古一见的刁民,还反复检讨自身工作方式的问题,都把各级官员逼到这份上了,还是没有使用强权,他们低声下气甚至用了美男计,不论现实中官场如何,反正电影里都是为民服务的好官员。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一致坚定的信念。
女主李雪莲,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是法盲我不管,向着他肯定就是贪赃枉法,我把你们都告了,还一度想把他们都杀了,突然想起了那些被砍的医生,病人好像很多都是如此强盗逻辑。这部分看的笑不出来,只觉得细思恐极。
秦树河意外身亡,李雪莲放弃上访,然后荒废了十多年生意,连医药费都付不起的李雪莲,迷一般的在北京繁华的火车站开了一家小餐馆。
原来你一直是个隐形的土豪,怪不得这么任性。
十五年后李雪莲换了发型也更漂亮,应该也找到了生命新的意义,会用心打扮自己的女人一般过得都不会太差,小生意也红红火火,没有官员打击报复,某种意义上,这还不算胜利?
最后的最后,冯导说李雪莲是为了流产的二儿子所以才这么轴,好像是为了给她的行为找个合理的理由。
我去,整部电影看下来我一直以为李雪莲没孩子呢!一个当妈的从来没关心过大儿子,后来去了北京五年有再看过自己的大儿子么?有么?他爸意外去世了你就不关心下儿子咋办???光哭没法打官司了???
这结局看完,我就决定一星了,为了那从头被忽略到尾,但是关键时刻还要拎出来丰满一下人物的可怜的大儿子。
电影一直用一种可怜和可叹的笔触去描写李雪莲,最后的镜头也非常非常的美,而偏偏从头到尾我一点都不觉得李雪莲是一个可怜的人,我觉得她就是一个可恨又可怕的人。看着她无理取闹就觉得好烦好烦。
所以这部电影到底说了啥?原谅我只注意到了一群可怜的官,还有一个又刁又烦李雪莲。
所以这个故事是讽刺上访么?
用圆形和方形表示“方圆”,郁结的心情,而后再用开阔的视野表示心境的打开,我觉得完全可以用演技表现。无奈我坐太远太偏,电影又太长,140分钟下来,真的只剩讨厌。你们过来跟我说艺术、美感,对对,说的都对,我只奉劝千万不要买后排的票去看!
这五位女星入围金马影后,谁能笑到最后呢?
第53届金马奖公布各项大奖入围名单,其中最佳女主角候选演员有许玮甯(红衣小女孩)、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莲)、周冬雨(七月与安生)、马思纯(七月与安生)、吴可熙(再见瓦城)。五位演员均是首次提名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不知道哪一个是符合各位看官心目中的金马影后呢?咱们先看看这五位女演员吧!
NO.1 《红衣小女孩》·许玮甯
阿伟(黄河饰)是一个房地产经纪人,认真工作希望能与女友怡君(许玮甯饰)早日结婚。有一天,与他同住的奶奶(刘引商饰)失踪了。毫无头绪的阿伟逐渐感到焦急,他打开相机,竟看到一段出游的影片内,有个诡异的身影跟在奶奶背后,像是个穿着红衣的小女孩。之后,阿伟突然在家听见奶奶的声音,循声找去,却是眼前一黑,阿伟就此消失。
隔天奶奶毫发无损地回到家中,却彷佛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整个人呈现疯狂状态。担心阿伟安危的怡君,发现阿伟的失踪和婆婆的精神异常,似乎跟流传多时的灵异传说“红衣小女孩”有关。为了寻找男友的下落,怡君决定独自深入调查,却因此目睹了骇人听闻的真相。
许玮甯个人介绍:
许玮甯,1984年8月7日出生于美国,中国台湾女演员、模特,中美混血,毕业于华冈艺校戏剧科和文化大学中国戏剧系。
2003年签约凯渥模特儿经纪公司成为旗下模特儿;
2004年参演第一部电视剧《家有菲菲》并演唱主题曲《甜姐辣妹》;
2005年出演《恶作剧之吻》系列电视剧;
2007年参演第一部电影《松鼠自杀事件》;
2009年出演偶像剧《爱就宅一起》和《下一站幸福》受到关注;
2011年主演电视剧《醉后决定爱上你》;
2012年出演微电影《想幸福的人》。
2015年凭借《16个夏天》获“台湾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女配角奖。
2016年,凭借电影《红衣小女孩》、《失控谎言》、短片《世纪末的华丽》获得台北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
NO.2 《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
我不是潘金莲剧情简介:
影片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被丈夫污蔑为“潘金莲”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诉中,坚持不懈为自己讨公道的故事 。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在十多年时间里,从镇到县,由市至省,再到首都,广阔天地中,一路与形形色色的大男人斗智斗勇、周旋不断。县长史为民(赵立新饰)是李雪莲(范冰冰饰 )第四次告状时所找到的人,最终结果是他非但没有帮上李雪莲反而还被其拉下马,并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范冰冰个人介绍:
范冰冰,1981年9月16日生于山东青岛,华语影视女演员、歌手、制片人。
1996年参演电视剧《女强人》。
1998年主演电视剧《还珠格格》系列成名。
2001年起投身大银幕。
2004年凭借电影《手机》获得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5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刚刚开始》, 同年主演电影《墨攻》。
2007年,参演电影《心中有鬼》获得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同年凭借电影《苹果》获得第4届欧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2009年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
2010年登上纽约时代广场户外大屏幕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片。
2011年主演李玉执导的电影《观音山》荣获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入选《环球时报》“最受全球关注文化人物”前五强, 同年主演陈凯歌执导的古装电影《赵氏孤儿》,同年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
2013、2014、2015连续三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榜首,成为首位蝉联三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一名的中国女星。
2013年凭借电影《二次曝光》获得第9届华鼎奖中国电影最佳女主角奖, 凭借同名电影歌曲《一夜惊喜》获得首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同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好莱坞报道授予范冰冰年度最佳国际艺人奖。
2014年参演的美国动作片《X战警:逆转未来》全球上映,同年登上美国《Vogue》封面;主演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成为中国首部网络点击量超过100亿的电视剧。
2015年范冰冰与成龙主演的好莱坞电影《跨境追捕》。
2016年,出演冯小刚执导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主演曹保平导演的新戏《白麻雀》,出演中美合拍电影《巨齿鲨》 。主演电视剧《赢天下》 。
NO.3 《七月与安生》·周冬雨
七月与安生剧情简介:
该片根据作家庆山(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七月”和“安生”两个女孩从13岁开始相识相知、相爱相杀的成长故事。
“13岁” , 奏响了青春序曲的第一个音符。七月与安生从踏入中学校门的一刻起,便宿命般地成为了朋友。她们一个恬静如水,一个张扬似火,性格截然不同、却又互相吸引。她们以为会永远陪伴在彼此的生命里,然而青春的阵痛带来的不是别的,而是对同一个男生的爱——18岁那年,她们遇见了苏家明,至此,成长的大幕轰然打开。
周冬雨个人介绍:
周冬雨,1992年1月31日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大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11级本科班。
2010年周冬雨因在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中饰演女主角静秋一角获得认可] ,凭借此片获得第56届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新人女演员奖和第20届上海影评人奖最佳新人奖;该片以1.6亿的票房刷新了国产文艺片票房纪录。
2011—2013年先后主演了《倾城之泪》《宫锁沉香》等电影 。
2014年,周冬雨领衔主演青春爱情电影《同桌的你》在中国内地收获4.6亿票房,并凭借该电影获得第15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年度最受瞩目女演员奖。同年,在喜剧电影《心花路放》饰演杀马特女孩周丽娟。
2015年周冬雨主演电影《暴走神探》、《少年班》,同时还担任2015年中国电影节形象大使。
2016年主演电影《冰河追凶》、《谎言西西里》、《七月与安生》、《奇门遁甲》、《男人手册》等,并凭借《七月与安生》入围第53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同年主演谍战剧《麻雀》。
NO.4 《七月与安生》·马思纯
七月与安生简介同上
马思纯个人介绍:
马思纯(Sandra),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1995年,马思纯参演个人首部电影《三个人的冬天》。
2000年,马思纯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大宅门》。
2007年,她因担任饶雪漫小说《甜酸》的书模而被更多人认识。
2008年,马思纯主演了爱情剧《恋人》。
2011年,马思纯出演了都市剧《摩登新人类》。
2012年,她凭借电影《岁月无声》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最佳新人奖 。
2013年,马思纯主演了言情剧《未婚妻》 。
2014年,马思纯凭借青春片《左耳》赢得更多观众的肯定,并获得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
2015年,马思纯主演了悬爱剧《他来了请闭眼》,同年出版了个人首本图文随笔集《如果有一件小事是重要的》 。
2016年,其主演的冒险片《盗墓笔记》票房突破十亿人民币,同年凭借言情片《七月与安生》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NO.5 《再见瓦城》·吴可熙
再见瓦城剧情简介:
《再见瓦城》是一部跨国制作的爱情电影,描述莲青(吴可熙饰)偷渡到泰国打工认识阿国(柯震东饰),两人相濡以沫、日久生情,男孩想要与女孩回家乡长相厮守、女孩却有梦想要去台湾,彼此相爱但梦想和价值观却分歧,渐渐走向令人心碎的凄美爱情。
吴可熙个人介绍:
吴可熙,出生于中国台湾,演员。循着好学生的道路进入名校师大附中,成为五月天的学妹。毕业于台湾国立政治大学。
2010年《他们在毕业的前一》
2013年《穷人·榴莲·麻药》、《台北工厂》
2014年《海上皇宫》、《冰毒》
看完这些简单的介绍,你们感觉谁会是金马影后呢?
为什么冯小刚的电影没有一部超十亿的?
几经坎坷的《芳华》终于上映,冯小刚也是长出一口气。如果被封杀的话,损失的不仅仅是投资。更多的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情怀在里面。
好在顺顺利利的上映了
而且,这部电影还创造了冯小刚电影的票房记录,上映第三天票房就突破3亿大关。这对冯小刚来说,算是一种“奢侈”。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很简单,冯小刚的作品一直不大很迎合观影人的口味。
像《捉妖记》、《羞羞的铁拳》、《泰囧》之类的爆米花电影很是迎合大众 娱乐 的口味。所以,他们的票房也是蹭蹭的往上涨。别说10亿了,20亿都不是稀罕事。
毕竟,存在即合理。这就是市场规律所在。
按理说,冯小刚应该很明白其中的小九九。可是,为什么冯小刚没有拍摄这样的爆米花电影呢?
从《唐山大地震》到《1942》,从《我不是潘金莲》到《芳华》,一部又一部的半写实电影成为了冯小刚一直不肯割舍的题材。
(1942也仅仅拿到了3亿多票房)
也正因为如此,冯小刚的电影票房一直不高
我想这很大一部分和冯小刚本人的性格有关。看过《老炮儿》这部电影的都有一个深深的体会,那就是电影中六爷这个角色的性格和冯小刚很类似,或者就可以直接说,冯小刚就是六爷的化身。倔强、义气、有原则、有情有义,是六爷的写照更是冯小刚的性格的特点。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很多的地方,冯小刚会被叫做“小钢炮”了。
抛开其他的不谈,单单就说一下刚刚上映的电影《芳华》,这部记录了冯小刚们(他们是一代人)青春岁月的电影,从目前的结果来说这一次冯小刚找对了观众的真正的痛点。豆瓣评分7.9分,至少说明人们对这部电影的认可。
虽然说3天破三亿不是很高的成绩,毕竟和那部刺激荷尔蒙的电影《战狼2》相比,《芳华》还真不算什么。但是,能够让观众找到共鸣点,而不是像爆米花电影一般看过去就忘,这一次冯小刚做到了。
其实很简单,因为冯小刚错过了中国电影票房最爆炸的那两年,也就是2014-2015年。
在这两年冯小刚没有一部电影上映。否则的话,以他之前的票房号召力,应该早就达成这个成就了。
而他错过了这个爆发期以后,再回来,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
我们先看中国电影年票房增长情况。你就知道2014-2015年的票房爆炸是有多恐怖。
可以看到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破百亿以后,一直到2013年增长曲线虽然很神奇,但远没有2014-2015这两年这么夸张。之前的增长率都是20%左右,但是2014年增长率是30%, 2015年则达到了惊人的45%,光是2015年比2014年增长票房就有145亿!!!
中国电影在2013年之前,10亿是一个神话。破10亿几乎预定年度票房冠军。但是2014年之后,20亿(捉妖记)、30亿(美人鱼)随随便便就达到了。
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时候,是个好电影都能取得好票房。这就好比股票大盘涨到5000点,那你随便一支垃圾股也能赚钱啊。
何况是冯小刚啊。冯小刚是什么人物? 香港电影人成龙、周星驰没过来之前,大陆电影票房号召力就靠冯小刚一个人,开创了内地贺岁档的人。拿下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最多的人啊。
这个图我是一定要拿出来说说的,冯小刚一共拿过3个年度票房冠军,还有3个年度国产片票房冠军。
想想看,如果在这2年冯小刚随便弄个喜剧片,过10亿还在话下?
但是在这个中国电影最容易赚钱的时候,冯小刚干嘛去了?
事情得回到2013年,这年贺岁档冯小刚上映了《私人订制》结果呢?
当时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有一句宣传词,叫“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这话说的什么意思呢?江湖传闻,冯小刚当年《1942》投资巨大,票房不佳,让投资人亏损严重。于是找来王朔救急,临时凑了个段子,拍了这部《私人订制》,回归冯氏喜剧,大卖特卖( 总票房近8亿,年度第3 ),在《1942》上面亏的钱都圆了回来,皆大欢喜。
唯有冯小刚不欢喜。
这个故事确实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成全别人(投资人),恶心了自己”。
冯小刚一怒之下,劳资不玩了,不拍电影了。所以这两年他是半退休状态。
那后来为什么又复出了呢? 据说和冯小刚闹掰的华谊兄弟,2015年以10亿元收购冯小刚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冯小刚签下了“对赌协议”。承诺美拉公司2016业绩净利润不低于1亿,未来至2020年每年净利润需增长15%。不足之处由冯小刚补足。
所以,冯小刚又必须出来拍电影赚钱了。
但是断档3年,再回来,没那么容易续得上啊。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林志颖服兵役的事儿。想当年,林志颖92年刚出道的时候,号称“亚洲小旋风”啊。93年就去香港红磡开演唱会啊,《十七岁的雨季》你们别说没听过啊?
和郝邵文那几个拍的几部电影《旋风小子》、《乌龙院》,不知道有多火啊。
结果后来服兵役2年,回来以后是什么样子? 娱乐 圈,2年没有新闻没有曝光,那就死得凉透透的了。
冯小刚虽然不是 娱乐 明星,3年不拍电影,话题度不会那么惨,但是再回来,马上就想找回过去的票房号召力?你真是想得容易哦。
冯小刚回来,他想再拍《私人订制》那种冯氏喜剧,恐怕已经不现实了。因为这部电影当时口碑非常差,是公认的大烂片。冯小刚拍这种喜剧拍了十几年,其实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不可能你90年代玩的东西现在还能大卖。
再加上冯小刚说他想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所以现在他只拍文艺片。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莲》,今年的《芳华》都是这样的。因为这些电影投资比较小,成本可控,万一失手也不会亏太多。冯小刚回到江湖也得先练练手啊。
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冯小刚能凭借《芳华》跨越10亿门槛吗?
说实话,很难。《芳华》的题材、类型都决定了这部电影是有上限的。就算口碑再好,看的人也不会太多。
不过刚刚过去的首映周末,《芳华》倒是搞出了大新闻,也许这次还真有戏。
大家看, 《芳华》周日的票房1.09亿超过周六1.06亿,上座率也是周日34%大于周六33.5%。一般情况下,一部电影首周末,周日票房都是低于周六的。《芳华》实现了周日逆跌,这个指标非常重要。
今年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战狼2》、《摔跤吧,爸爸》、《寻梦环游记》,这些都破了10亿,既然《芳华》做到了,那真有可能破10亿呢。
具体会怎么样,还要看这个周末成龙《机器之血》、邓超《心理罪》和陈凯歌《妖猫传》的情况,这3部电影上,《芳华》的排片估计就得跌到10%以下了。
这种口碑能不能支持《芳华》在周末过去以后继续提升排片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但我估计10亿还是可能性不会太大啊。
冯小刚电影破10亿,估计还要等一等。
为什么冯小刚的电影没有一部超十亿的?你这个问题问的其实不厚道。
首先,看一部电影的市场价值,并不能从绝对数字是来判断。比如我1993年收获了1亿票房,和我2018年10亿票房,从绝对值上看,2018年大,但是从真正的财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显然1993年的1亿要比2018年的十个亿大得多。
现在,芳华最终的票房14.22亿,是第一部冯小刚票房超过10亿的电影。但是,当我们把冯小刚的电影还原到每一个当年的语境下,其市场价值就可以很直观的展现了。
1998年冯小刚拍摄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1999年他的另外一部贺岁档电影《不见不散》,收获了4300万 的票房,是当年的票房冠军。当年,在内地市场获得第二名的电影是《星战前传1》,总票房3300万,第三名的是张艺谋的作品《一个都不能少》,总票房3000万。
这三者的关系,多少有点像今年《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状态,换句话说,《不见不散》的影响力甚至是可以与《红海行动》比肩的。
2003年,冯小刚的电影《手机》总票房5300万,同样是当年的年度票房冠军,当然,本片的上映时间为2013年年末,与2014年有所交叉。
2008年,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 票房3.25亿,依然是票房冠军。
原因有很多,主要讲几点
一 现在中国电影票房高的普遍都是爆米花商业电影,虽一直被人诟病,但是它火啊,诟病也没有用,人家还是会去看。为什么?第二个原因
二 去电影院看电影图什么?放松休息 娱乐 啊。工作日上完班累了一天,让大众在烧脑电影文艺电影和喜剧电影选,肯定喜剧电影和科幻大制作电影居多。嗯居多。
三 回归主题,冯导的电影大部分恰恰大多是文艺类 历史 类题材的讽刺的烧脑的类型。看着累!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你呢?
我只想简单的说几句,不想找太多理由,拍电影是给大家看的,有多少人花钱去看了,就是最好的赞美,不是某个导演自己拍给自己看,无论哪个导演票房差就证明你的才华和电影不行
你这样问,肯定是和现在的票房做比较吧!,这样的话对小刚就比较吃亏了。毕竟冯小刚拍电影的时间比较早,那时候国内的电影市场也没形成规模,版权意识也不强,不正规,到处充斥着盗版电影院的人也不多到那个年代都可以达到那么高的票房了不起了。还有就是他早期拍的题材大多数是喜剧,投资也不多,不像美国大片投资动辄上亿的投资。这样看来小刚是比较成功的。这就像你现在和一个30年代40的年代的人比有没有吃饱?没有可比性而言。
《芳华》这是一个烂片。无论如何粉饰。看的我呕吐。那个时代的人民饥寒交迫。食不果腹。你不敢拍。拍一些风花雪月就是好片了?偷衣服。垫海绵。摸女人。鸡毛蒜皮。狗皮膏药撑剧情。真是为苏联鬼子主子拍电影的好奴才……然后这个作者就是写《金陵十三钗》的那个作者。剧中妓女为了救学生牺牲自己。但是。难道妓女就不是人吗?
冯小刚没有赶上好时候,如果甲方乙方当时电影市场如现在繁荣,冯小刚的电影票房早就超过十亿了。
冯小刚开创了内地贺岁电影概念,是内地贺岁电影第一人。当年的冯氏喜剧令人耳目一新,笑到肚子痛,笑到窒息。上面这部《大腕》更是爆笑全场。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接连三部电影步步成功,搁到现在这个环境,我觉得那部电影也能过十亿票房。
小成本的的电影已经很不错了
归根到底就是冯小刚没有赶上好时候,生不逢时啊。
自2010年来,中国电影票房迅速增长,增长率达20%。
可是自2014年起,票房发生了大爆炸,增长率达到了30-40%,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电影票房的辉煌期。其间的电影票房记录也被屡屡打破,如20亿的《捉妖记》,30亿的《美人鱼》,40亿的《战狼2》。
反观冯小刚, 从1994年的《永失我爱》算起,冯小刚的电影已经陪伴了观众23年。20世纪末,他以《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开启了贺岁片时代,用冯氏喜剧拯救了濒死的中国影市;
21世纪初的《大腕》《手机》陪我们走进新千年。当我们习惯每个岁末,就着冯导炮制的笑料,迎来循环往复的一年年,他却开始挣脱喜剧名导这一美誉锁链,开始了他的电影新生涯。于是乎,古装片《夜宴》、战争片《集结号》、灾难片《唐山大地震》,人世间的万象都成了他电影的主角。
冯小刚坦言:自己的理念就是电影应该拍离生活很近的东西,应该记录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我们赶上中国巨大变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应该有电影记录下来,大家不能都回避现实。虽然拍当代生活题材有一定风险,但我想应该让以后的人通过电影了解80、90年代的中国怎么样,21世纪最初的20年怎么样,你从我最初的贺岁片开始看,一直到现在,你可以看出我的电影同步地在记录时代的进步。”
虽然他的电影没有突破10亿票房,但是也创造了当时中国内地电影最高票房的新纪录。比如说2010年的 《唐山大地震》便取得了6.73亿票房的好成绩。
这次,冯小刚再次出发,凭借《芳华》这部电影雪耻。堪称今年年末的现象级大作。在强片迭出的贺岁档接连夺冠,上映12天累计票房已突破9亿,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艺片。连续两个周末展现逆跌神曲线,公映9天之后还能凭借口碑重回同档期日冠,票房走势一片大好, 打破文艺片票房的纪录。
自上映以来,《芳华》收获了上座率、场均人次、单日票房等多项第一,在全国各地引发了父母辈观影的热潮。影片一路高歌猛进打破国内文艺片的票房纪录,更改变了国内市场贺岁档,强类型片独大的新局面。
正是一部品质过硬有口皆碑的电影。虽然以70年代文工团为背景,讲述一代人的青春。但许多年轻观众也产生共鸣。电影剧情和台词引发网友热议,“没有被善待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成了网络间流传的金句。有网友说:“一个难忘的时代从记忆深处迎面走来,一代勇士熟悉的身影通过银幕再现眼前,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叹。”
《芳华》即将冲破十亿票房,打破了冯小刚的个人纪录,也打破了文艺片票房的纪录。
冯小刚:一个“新导演”和他的江湖往事
关于冯小刚,
或者准确地说,关于他的最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最近有这么几件事,持续引发关注。
首先是上映调档。
但现在突然信马脱了缰,独自奔跑到诗和远方: 调档至11月18日 。
为什么这么任性?因为哥对作品质量自信:
为什么这么任性?因为哥对票房自信:
“我们就让潘金莲把11月给烧烫了”
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够令人满意——
在我们的本能意识中,影片无故调档,总是关联到“审查、题材敏感、删减”等词汇。
因此,在最近一次点映交流会上,被问到调档是否因为审查原因,冯导对在座的年轻人说了这样一番话:
“听你说担忧,挺悲哀的,如果是美国大学生、日本大学生坐在这儿,他们肯定不会担忧。而我们这些大学生才二十岁出头,脑子里就塞满了这些, 我建议你们把这些东西扔掉,真的扔掉。 人们说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如果你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这么多自审意识,我们今后真的没有前途。”
其次是电影节获奖。
出征多伦多、亮相圣巴斯蒂安,在最近的两大国际电影节上,冯小刚无疑是爆光度最高的华语导演。
参考消息:据说调档也和未拿到广电龙标便高调参加国际性电影节有关,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按照惯例,这是死罪啊皇上。
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国际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 费比西奖 )。
而在第64届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不仅斩获了代表最高荣誉的最佳影片 “金贝壳奖” ,
还帮助女主角范冰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 “银贝壳奖” ,这也是她的 第二座A类电影节影后 ,一时间,这部电影在国产片的阵营中风光无两。
两大电影节纷纷折桂,向来是票房大鳄的导演冯小刚,这回总算获得了国际奖项的肯定。
也难怪他会在领奖台上满含深情地回忆这次拍片的心路历程:
“这次想忘掉以往的经验与习惯,想要 像拍处女作一样 有个新的开始,希望像青年导演一样做一些胆大妄为的事儿,做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尝试。”
“扔掉自审意识”、“忘掉以往经验与习惯”、“不忘初心” ……关于《我不是潘金莲》接连这二三事的表态,似乎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冯小刚 。
这位最近言必称“我已经快60”的功成名就的导演,经《我不是潘金莲》一役,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自我的突破口,得到了新生,并希望向世人证明: 这才是冯小刚。
在电影上映之前,我们不妨就来了解下这位“新导演”和他的江湖往事。
一说起冯小刚,就不得不提另外三位,他们合起来就是江湖人称的“四大”。
这张毫无PS痕迹的照片中出现的四位爷,可以说占了内地电影的半壁江山。
从左往右,打头的这位是姜文,他常被誉为雄性荷尔蒙代言人,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都是一副 霸气外露 的模样。
第二位是“凯爷”陈凯歌,爱聊宏观概念的 文化人 ,走出黄土地,见霸王别姬,无极一役,他元气大伤,临走时撂下一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的名言。
最后一位,是笃信“人多力量大”的 美学大师 张艺谋,当年淳朴的老谋子,如今显赫的国师,秋菊打官司不再,红高粱之路已断,“《活着》还在,拍《活着》的导演却已经死了。”人们谈起他时,总是如是说。
这夹在中间的呢,就是小十君今天要为你们介绍的主角,冯导小刚是也。
在去年那部口碑爆棚的《老炮儿》之前,冯小刚一直被外界戏称为“ 小钢炮 ”,
这外号,一是缘于冯导那门牙大露的 奇人异相 ,
二是缘于他那时常拍案而起,点名怒斥的 火爆脾气 ,
(豆瓣资深大尾巴狼小十君不予置评)
虽同时名列“四大导演”,但冯小刚与其他三位的情况完全不同,
从 出身 上来说,其他三位都属于学院派,要么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第五代”,要么是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高材生,只有冯导是实打实片场学艺的泥腿子。
从 创作 上来看,与其他三位先艺术后商业,有的同志越拍越烂,甚至晚节不保的处境不同,冯导大部分的商业片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反倒是他后期注重艺术追求的电影,以及戏外的一些言论,产生了较多的争议。
冯小刚一面是“ 最贴近观众, 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内地导演 ”,
另一面又是心直口快,炮轰喷人,不时就引起话题的 “小钢炮” 。
冯小刚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为人机灵,善于学习,
虽然有点多愁善感,经常容易哭,但始终有那种抓住机会就不肯松手的劲儿,
用导演叶京的话说,
“冯小刚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如果听到别人说了什么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当然这也不能怪他本人,也许是时代的原因。我认识的冯小刚渴望成功,做梦都想出名,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他很会做人。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几次。”
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以“冯小刚”为人物原型,爱哭鼻子的“冯裤子”。
这种从小形成的复杂性格,在冯小刚之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时地体现。
部队,故事
那是1984年,在北京战友京剧团服役六年的冯小刚,因为部队整编而转业。
说到这其中的原因,还真有点冯氏喜剧的味道。
原来冯小刚喜欢了一个姑娘,这姑娘的爸爸是话剧团的老同志。瞧不上冯的老同志为铲除后患,托了关系棒打鸳鸯,使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而惨遭部队淘汰。
事情若到此为止,那还算是个未遂的爱情片。不成想,姑娘后来说自己的心上人另有其人,与冯小刚接触只是个声东击西的把戏罢了。
可怜的冯导,自始至终只是个一厢情愿,还白白背了黑锅,活脱脱一出喜剧,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所热爱的军旅生涯,无疑有所遗憾,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集结号》这样的圆梦之作。
“真他妈的孙子”
“真他妈的孙子”,这种用来表达敬仰的句子,被我们这代人广泛使用的,但却无法写进教科书传给我们的后代。它犹如一个粘着泥土的心里美萝卜,擦一擦咬上一口又脆又甜。
多年以后,回忆看完王朔小说的感受时,冯小刚想起了当年脱口而出的赞叹。
当年的冯小刚,转业后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当美工。经中心主任郑晓龙(代表作:电影《刮痧》,电视剧《渴望》)的介绍,他认识了王朔和他的作品。
198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冯小刚第一次和王朔见面,自此遇见了一个贵人。
王朔,人称朔爷,著名作家。他以北京话创作小说,语言充满节奏感,文风剽悍潇洒,常被称作痞子文学,在八九十年代影响甚广。
冯小刚和王朔一见如故后,共同组建了一个叫“好梦公司”的公司。
“好梦公司”攒的第一部戏是《好梦献给你》,讲的是一帮闲人互相吹捧的故事,故事虽还在筹划阶段,冯,王和朋友们就开始在生活中练习起说好话的功夫。
“就算你是海明威又怎么了?你也不能工作起来就不注意休息!你以为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吗?我告诉你,不是!他是人民的!再也不能老是一团和气了。”
当年的冯小刚,受王朔捧人话术的影响,也在酒桌上与他一唱一和起来。回头看来,所谓“冯氏喜剧”,大多的技巧都在这时有了萌芽。
可惜说归说,拿了投资的“好梦公司”,始终在剧本阶段进行着拉锯战,过了好久都没有作品,直到1995年,才出了《一地鸡毛》这部戏。
在这之前,冯小刚参与了 《编辑部的故事》 的编剧,算是完成了一个代表作。
《编辑部的故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采取集体策划的创意方式,主要编剧除了冯小刚,还有王朔与马未都。因为不是连续剧,所以不需要注重情节,重点几乎都放在了讽刺时弊的对话上。
这段经历,按冯小刚后来回忆,使得他进一步熟悉了 王朔式的话语方式 。
《编辑部的故事》是我作为一名编剧,在王朔创作风格的引领下,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说回 《一地鸡毛》 这部电视剧,编剧是刘震云,导演是冯小刚。
这部只有10集的电视剧,讲的是小人物命运与办公室政治 , 非常贴近现实。
按冯小刚的话说,《一地鸡毛》这部戏,
是我作为一名导演,在刘震云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上走向成熟的一次飞跃。
电视剧阶段,冯小刚还因为执导《北京人在纽约》而与姜文相熟,领教了他“电影得是醉人的酒,你拍的只是新鲜葡萄汁”的理论;还因为请冯巩帮忙融资,却使他当不成《大撒把》主角而愧疚流泪。
终于,吸收各种精华,积累各种经验之后,
冯小刚凭借着1994年的《永失我爱》,正式开启了电影导演之路。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话说,《永失我爱》之后,“好梦公司”出品的作品只有一部电视剧《情殇》顺利播出。其后,由王朔导演的电影《我是你爸爸》,冯小刚导演的电视剧《月亮背面》都被有关部门给关了小黑屋,一时间“好梦”成了业界的毒药。
后来,由于经营理念的分歧,以及王朔的远赴美国,好梦公司正式停业。“好梦“时期留给冯小刚一个剧本,名为《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后来经过调整被他拍成了反映中年危机的电影《一声叹息》(2000年)。
郁闷的冯导,因为审查与公司颓了很久,整天裹着军大衣在阳台上眺望远方。
后来,郑晓龙“移植港台贺岁片概念"的创意,终于使得他走出了泥潭。
他先是在1996年底亲自抓剧本,炮制了《编辑部故事》的续集,题名为喜庆的《万事如意》,这部戏虽然换汤不换药,但好在凭借前作而收视喜人。
接着,在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的支持,冯小刚以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好梦一日游"为蓝本,拍摄了他的代表作 《甲方乙方》 。
《甲方乙方》(1997年)于冯小刚,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自此片问世后,他真正开启了内地贺岁电影的先河,一步一步地成为了内地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这部电影背后,是两个对冯小刚影响巨大的男人,一个是 王朔 ,一个是 葛优 。
另一个男人是葛优。葛大爷自从被冯王两人请进《编辑室的故事》剧组以来,一直和冯小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甲方乙方》以后,葛优几乎参与了冯小刚的所有电影作品,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黄金搭档。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甲方乙方》的这句台词,总能引起人无限的唏嘘与感怀。
回顾冯导的职业生涯,他最为精彩的作品还是得数那些 金句频出 的贺岁喜剧。
无论是“贺岁三部曲”的《不见不散》(1998年)与《没完没了》(1999年),
还是将荒诞进行到底的《大腕》(2001年),
笑完之后,一身冷汗的《手机》(2003年),
笑完之后,心酸落泪的《天下无贼》(2004年),
都在 情感表达 与 喜剧元素 之间做到了良好的平衡。
随波逐流抢热钱还是苦心孤诣搞艺术
人的心态变化,往往会反映在作品上。
《英雄》上映,中国的大片时代到来,一时间,古装大片成了导演的必修课。
冯小刚在资本的裹挟下,将戏剧“哈姆雷特”嫁接到中国古代,以一部略显不伦不类的《夜宴》(2016年),完成了“我也能拍大片”的自我证明。
时过境迁,人们早已忘记了华丽的服装舞美,只记得葛大爷说话时的笑场。
后来,作为票房之王的冯小刚,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开始在更多地注入个人情怀,性格中“爱哭”的那个部分这时起到了主导。
然而,无论是过度煽情的《唐山大地震》(2010年),还是略显平庸的《一九四二》(2012年),虽然拍得艰难,但口碑与票房都不尽如人意。
在豆瓣资深大尾巴狼小十君看来,所谓越是家国大事,越要轻描淡写,冯导在苦难的表达上似乎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使得情感像是被逼迫出来的,而不是自然流露与生发出来的,说得损点,只是一种光膀子卖力气的蛮劲儿。
至于两部《非诚勿扰》,明显是休息放松的习作,充满了漫不经心的敷衍和凑合,除了明星魅力的加持,冯氏喜剧的笑点似乎也越来越弱。
接着,怀着对《一九四二》拍片量的不满,向老板华谊兄弟还票房的任务,
《私人定制》(2013年),这部春晚式的节目集锦,成了冯小刚最烂的片子,
幽默与温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俗雅之争”,是“成全别人还是恶心自己”的诘问,怒不可遏的背后,是各种拧巴和不忿的交织。
演得一出好戏
比起编剧冯小刚的鲜为人知,导演冯小刚的争议不断,演员身份的冯小刚,无论是主角还是客串,一出场总是光彩夺目。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 讲“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历史老师
《甲方乙方》 (1997年)军官
《我是你爸爸》(2000年) 父亲马林生
《功夫》(2004年) 黑帮老大
《建国大业》(2009年) 杜月笙
《让子弹飞》(2009年) 吃火锅唱着歌的师爷
《老炮儿》(2015年) 六爷
从小钢炮到老炮儿,北京爷们冯小刚摸爬滚打,几经沉浮,有辉煌也有失落。
时代的潮流里,他一会儿是油滑投机的顽主,一会儿又是爱哭爱聊的侃爷,
身上一直有种拧巴的江湖气,既想要做逐利的市场宠儿,又丢不下重义的江湖风度,
诚恳抑或伪善,自我炒作还是真情流露,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历史往事。
可纵然争议依旧,始终以作品为王,未来的日子,还是希望这位老导演,能如他所言,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中国电影界,给我们带来更多“看见人心”的作品。
我不是潘金莲最新票房多少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潘阳电影票房、我不是潘金莲最新票房多少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我不是潘金莲最新票房多少了?《我不是潘金(我不是潘金莲网剧)
一起来关注我不是潘金莲最新票房多少了?《我不是潘金(我不是潘金莲网剧)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不是潘金莲}这部影片是冯小刚导演的1部新上映的影片,在口碑收获了不错的评
2023-08-04阅读:0 -
张熙媛身材,张熙媛的腿(探秘)
有很多朋友想要了解相关的资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盘点各版本“潘金莲”,看看哪位是你最念念不忘,津津乐道的?丁海峰再次上演“武松”,却仪态显老,其他演员表现究竟如何?52岁的丁海......
2023-06-29阅读:0 -
潘金莲之莲香西欲未删减在线观看,前门鸭王(原创)
有很多朋友想要了解相关的资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莲香西欲》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电影潘金莲之《莲香·西欲》由大陆著名导演,功夫影星陈天星监制,该片剧本历经数十次修改......
2023-06-24阅读:0 -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的男主角是谁?我不是潘金
一起来关注我不是潘金莲电影的男主角是谁?我不是潘金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经过改档后现在终于定档了,据悉,该影片将于一一月一八日上映。影片讲述的是范冰冰扮
2023-06-17阅读:0